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,申通地铁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毕湘利对于上海地铁建设情况的一番介绍,让我们看清了上海下一轮地铁建设方向,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一口气说清楚,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点。
第一点是建设第二环线。
查看上海地图线路图,可以清晰的发现是一个“环+放射”的结构,其中的环主要是指4号线,基本与上海内环线贴合。相比于北京的棋盘式分布,有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,那就是郊区单线如果出现故障,难以靠换乘快速疏解。
比如前不久的11号线故障,如果发生在工作日的早高峰,那么乘客要想通过换乘其他地铁到达市区,最快速的选择是打车到14号线或7号线,但距离非常远。其他的郊区线路比如5号线、9号线、16号线、17号线都有类似隐患。
所以,上海正在研究第二环线的建设方案,也就是传说中的26号线,被称为“换乘王”。网上之前传出过多种版本,有说是围绕中环线建设,也有说是围绕外环线建设,目前来看实际上并没有定论。
但是不管如何,建设方向已经确定,就是要将外围的多条线路串联起来,类似于蜘蛛网,一旦郊区线路出现故障,乘客能快速通过环线换乘来更快到达市区上班。
第二点是提升新城到市区的出行效率。
目前上海五大新城到市区都有一条地铁,分别是5号线(奉贤新城到市区)、9号线(松江新城到市区)、11号线(嘉定新城到市区)、16号线(南汇新城到市区)、17号线(青浦新城到市区)。
但是存在两个问题,一个是客流量非常大,一个是到市区时间不短。客流量大相信大家都有感受,早高峰能一次性挤上去的都是高手。时间长也确实存在,比如南汇新城到到市中心需要90分钟,而且还要换乘,其他几条线路到市中心也至少50分钟起步。
因此,就需要新建几条线路来缓解这种情况。例如正在研究中的浦南线,也被称为27号线,主要目的就是加强浦东郊区与市中心的联系。
除此之外,嘉定快线、松江快线的消息也时不时出现,底层逻辑也在于此,进一步加速新城与市区的通行效率。
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,上海已建成线路21条、运营里程896公里、车站517座的轨道交通网,规模已经领跑全球,预计不久将会突破1000公里大关。
此外,2024年上海全市轨道交通工作日日均客运量超1100万人次,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约77%。
但是,作为与时俱进的大都市,上海仍然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升级,上面所说的内容就是上海地铁接下来要建设的方向。